去年冬天在朋友家初尝北京同仁堂陈皮姜米茶,口感独特原料配比精妙

昨天8阅读0评论采柑人

瞬间感觉这茶包都透着学霸范

陈皮姜米茶的前世今生

这茶实际上是三个老干部一起出道了。陈皮是广东新会的老演员。姜片是云南来的暴脾气小伙。五常大米是东北老实人。三百岁的同仁堂把它们放进茶包时。估计就跟老中医抓药似的。抖一抖都带着祖传的精准。

别人泡的茶包,泡出的是文艺片。这东西泡出来,却是纪录片。热水冲下去那瞬间,能瞧见陈皮在杯子里翻跟头。姜片在表演水上芭蕾。焦黄的米粒,像爆米花一样噼啪响。喝的时候,总感觉自己在嗑中药界的瓜子。

科学算命般的配方

研发团队讲每包陈皮含量是百分之十。少一点没效果。多一点就成口香糖。实验室数据更夸张。一包茶吸附油脂的本事。抵得上两克活性炭。建议火锅店直接把它当餐后甜点。说不定能省下洗洁精。

喝到第三杯时才发觉,这茶竟然会变戏法。起初是姜的辣味,接着是陈皮的酸味,最后以大米的焦香结束。比起某些网红饮品实在多了,起码喝到一半不会发现配料表全是科技与狠活。

当代青年救命水

办公室李姐用它替代咖啡,讲这东西能提神且不会心悸。健身房王哥训练完就灌一杯,汗流得好似刚被老中医扎了针。最厉害的是楼下快递小哥,冬天送件时保温杯里泡着它,称比暖宝宝效果持久。

不过商家明说了这茶不能减肥。隔壁桌同事连着喝了两周。之后工位椅子莫名其妙大了一圈。后来才发现是他肚子变小了。这是视觉误差导致的灵异事件。

质检比相亲还严格

去年冬天在朋友家初尝北京同仁堂陈皮姜米茶,口感独特原料配比精妙

总有种被重点中学老师盯着的感觉

流水线上飘来的香气很神奇,一会儿像炒栗子的摊儿,一会儿像中药铺子。包装大妈动作超快,像是在给茶包发毕业证。估计是怕这些原料在流水线上闹起来。

常见问题实操指南

可能会有种被班主任训话的错觉

最让人困惑的是阴虚火旺体质得谨慎使用。可现在的人熬夜玩手机。谁不是个移动的大火炉?建议同仁堂下次在包装上印个二维码。扫码能自动诊断体质。

玄学般的用户体验

喝过的都讲神。可具体神在哪,又讲不清。有人说能通气。有人说完爆养乐多。还有程序员称,debug时喝它,错误率下降。唯一的共识是,这茶特适合领导训话时喝。至少胃里是暖和的。

现在问题来了:你们有没有碰到过这样一种食物,它看着就像黑暗料理。可喝完之后,却想给发明人送锦旗?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新会陈皮知识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