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新会陈皮价格走势,解析十年陈皮一斤价位与投资收藏价值

前天9阅读0评论采柑人

这陈皮普洱,朋友圈里不晒晒简直不好意思说自己在养生。茶商们吹嘘“十年陈化,价值连城”,可打工仔一看价格,默默把茶杯放下了。

陈皮普洱的玄学定价

普洱新会陈皮价格走势,解析十年陈皮一斤价位与投资收藏价值

有人觉得陈皮普洱贵是因为制作流程繁琐,但其实主要是因为那包装盒上的金箔logo挺费事。在广州那芳村茶叶市场,同一家厂出的茶叶,换个包装就能贵上三倍。那些店员还会一本正经地跟你说:“这可是大师亲手做的。”但你猜怎么着?说不定那位“大师”连茶叶都没碰过。

老陈皮普洱年份越久,价格就越贵,这跟“人越老越值钱”那套理论似的,纯属扯淡。记得2018年东莞那时候,查出来一宗造假大案,三年陈的普洱硬生生被改成了十年陈,价格直接翻了个五倍。现在买茶可得带上放大镜,不是盯着茶叶看,得仔细瞧防伪标上的激光暗记。

养生圈的鄙视链

喝陈皮普洱的瞧不起喝普通普洱的,喝老陈年的又看不上喝新陈年的。茶友聚会上,有人拿出二十年的陈皮普洱,瞬间拍照声连绵不断。结果发现只是淘宝上99块包邮的货,场面瞬间变得尴尬无比。

老茶客们心里门儿清,那所谓的养生效果,其实就是心理作用在作祟。广州中医院的李教授也这么说过,陈皮确实能化痰,但得按克数来吃,就咱们喝茶那点量,还不如直接啃橘子皮来得实际。现在流行啥?拍照发朋友圈,还配个“养生打卡第七天”的文案,结果?熬夜烧烤一个没落下。

茶叶市场的魔幻现实

去年新会那家茶厂搞了个拍卖,一块标榜着有五十年历史的陈皮普洱茶叶,竟然拍出了十八万的高价。结果有人发现,那包装纸居然是2015年生产的,茶厂却辩解说这是“复古工艺”。现在,茶叶市场上最值钱的,不是茶叶本身,而是讲故事的本事。

东莞那茶叶批发市场,讲究的是个门道,你得先看人穿啥。比如,你穿个麻布做的茶服去问价,那价格至少得比穿个T恤的贵上三成。记得有一次,俩老板一块儿来询价,那店员给穿运动鞋的报价3800,给那穿老北京布鞋的报价8800。结果一打听,穿运动鞋的是个茶厂老板,那穿布鞋的,居然是来收房租的。

打工人の倔强

深圳那边的上班族搞了个新招,弄了个“陈皮普洱替代法”:把立顿的茶包跟九制陈皮混在一起,吹嘘说味道差不多有60%的相似度。有一次,有个懂茶的老兄撞上了,他愣了半天,然后幽幽地说:“你们这是给陈皮来了个赛博朋克风改造。”

这拼多多上的“陈皮普洱边角料”也够狠,25块一斤还送快递上门。看看评论区,全是“办公室泡着挺合适”的评论,偶尔来个差评:“跟图上差远了”,卖家回:“亲,那是十年陈的样子。”这东西月销量过万,主要粉丝是那些写字楼里的养生小分队。

收藏界的荒诞剧

这陈皮普洱,有人当成了投资宝,结果一卖出去,比那P2P跑路还费劲。上海有个“茶友”囤了三十万货,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想卖点钱,一看回收价,才买价的零头三折,心里那个苦。最后只能自我安慰:“幸好没炒股,亏得少点。”

拍卖行最怕碰上那些陈皮普洱的行家,一帮人能给你整出十一个价来。去年就有一块茶砖,三个机构给它定了三个不同的年份,最后连茶主自己都傻眼了:"我咋记得是去年超市送的礼品?"现在业内都默认了这么个规矩:你说啥年份就啥年份,反正又不会死人。

未来市场的迷思

新会那边的茶农开始在网上直播“陈皮普洱的诞生过程”,画面中,七八十岁的老奶奶亲自在踩茶。结果粉丝发现,这位老奶奶竟然在不同的直播间里分别冒充了潮汕、客家、广府三个地方的制茶传承人。现在,最受欢迎的角色竟然是“不会讲普通话的百岁茶仙”。

分析师们瞎预测,说陈皮普洱要跟茅台一样火,成啥“液体黄金”了。可他们没看清,关键差别在这:茅台有人真喝,这陈皮普洱,主要是摆着装X,放那儿积灰。一收藏家都说了:“我这柜子里的茶,够付个首付了,可渴了还得喝奶茶。”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新会陈皮知识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