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食医吗?中国传统医食同源的食疗文化源远流长
听说过“食医”吗?这可是个不大常见但历史悠久的老行当。它跟现在流行的饮食养生、药食同源这些想法可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
食医的古代职责
古时候,食医这个职业,服务的主要是王公贵族。比如《周礼》里就写着,食医负责管理国王的六种食物、六种饮料、六种膳食、各种美味佳肴、各种酱料、还有八种珍馐。他们得负责调配王室饮食的冷热、味道和营养。当时周天子的饮食种类非常多,有六种谷物做的食物,还有六种牲畜、六种饮料等。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就特别注重食医的营养学,身边有专人负责搭配饮食营养。而且,那时候的食物加工得很精细,还会根据季节来调整,主食和副食的搭配也是食医来决定的。
看这些资料,咱们能明显感觉到,古人对吃的东西特别看重,那时候的食医可是个非常重要的职业。他们让皇帝吃的东西既好吃,又对健康有好处。
食医与医食同源思想
《周礼》不仅明确了食医的历史地位,而且在实际操作中展现了“医食同源”、“药食同用”的理念。这理念揭示了饮食与医药有相同的源头。古代的食医对王室饮食的配置正是这一理念的具体实施。他们通过改变食物和饮料的种类以及搭配,来确保王室成员的健康。比如,王室的六种饮料中,醴是米酒,凉是冷饮,医是加了酒酿的粥,这些饮品各具特色,食医会根据需要来调整。
这种医食同源的观念早已深深扎根于我国传统文化之中,时至今日,它依旧承载着重要的价值。它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能从饮食中摄取到养生和治病的必要成分。只要饮食得当,就能有效预防和减轻疾病。
国家卫计委药食同源名单
国家卫计委发布的药食同源名单里,有110种中药材可以用来做保健品,这些药材都很安全。2012年,名单里增加了86种药材,比如木瓜、甘草、白扁豆等。姜这个药材,又分成了生姜和干姜,都上榜了。2014年,又增加了15种药材,到了2018年,又多了9种。但要注意,从2012年开始增加的这些药材,在使用时,得按照规定的范围和剂量来,既当药,也当食。
这些名单不是随便公布的,它们是经过长时间对中药材食用的测试,还有专家们多次讨论研究得出来的。这给想要养生的朋友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让大家清楚哪些中药可以安心吃,哪些得小心用,注意量和范围。
药食不能乱吃
药食同源这个说法大家可能听过,但中药材可不是随便就能乱吃的。咱常说“是药三分毒”,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就拿药食同源的中药材来说,吃之前可得看看国家卫计委的规定,得按照要求来。2012年往后新出来的中药材,你要是不按规定的量和范围吃,那可就麻烦了,对身体可不好。
在养生领域,很多人有个错误想法,觉得只要是能吃的药材就能随便吃。这种想法相当危险。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按照科学的方法来合理使用这些既是药又是食物的中药材。
新型精准药膳
三十多年里,九圣源医疗的专家们做出了不小的成绩。他们针对230多种常见的慢性病,研制出了230种具体的医用食品——就是那种新型精准药膳。这可是中医传统文化与现代需求相结合,创新发展的一个典型例子。这种新型精准药膳,给慢性病的治疗和调理开辟了新的方法。
具体来说,这种新型精准药膳在制作上考虑了疾病的具体特点、人体所需以及中药材的特有属性等多个方面。它打破了以往药膳那种界限模糊的状况,现在正朝着更加精准和有效的养生与治疗方向迈进。
现代饮食养生启示
古代的食医和现代的药食同源名单,还有那些新颖的精准药膳,这些都给咱们现代人在饮食养生上提供了不少灵感。咱们得学习古人那种对饮食健康搭配的看重,同时还得按照现代科学的指导,来使用那些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在日常生活里,咱们得合理地吃各种食物和中药材,这样才能更好地养生。
对饮食养生这事,你怎么看?有没有啥跟药食同源的食材相关的养生小窍门?欢迎在评论区说说看。觉得这文章有用,就点个赞,也欢迎转发分享。